置入性行銷不尷尬?中文怪物×阿聰師5招創意策略讓業配成爆款

以阿聰師芋頭酥為例,拆解業配劇情化的5個關鍵設計

· 行銷

在數位媒體盛行的時代,置入性行銷已成為品牌打造的重要手法。以「中文怪物」節目中的阿聰師芋頭酥為例,透過創意策略巧妙結合娛樂內容與文化元素,不僅提升了產品的曝光度,更深化品牌價值。此節目展現了行銷策略如何超越單純的廣告植入,進一步透過故事情境與情感互動,創造出獨特且難以取代的品牌記憶。

波蘭Anna說狄伯仁隊長是外交系公關做得很好!

在數位時代,產品若只是被看見,還不夠;唯有被記住,品牌才會真正活在觀眾心中。

置入性行銷(Product Placement)?

置入性行銷是一種將特定商品、品牌、商標或服務,有償或無償地融入影視作品(例如綜藝節目、電影、YouTube 影片、電視劇)、書籍、音樂、遊戲或新聞內容等非廣告性質的傳播媒介中的行銷手法。

它的核心目的在於讓產品自然地成為內容的一部分,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,以達到推廣、建立品牌印象、增加產品曝光度或提升品牌形象的效果,而非透過傳統的廣告時段(例如電視廣告、YouTube 片頭廣告)進行硬性推銷。

五大創意策略分析

一、創益(帶來收益,導入期)
創益指的是在產品導入初期,透過行銷活動直接帶來收益。此次阿聰師透過「酷的夢」頻道的高流量曝光,實現了快速轉換。影片說明欄與片尾附上購買連結,並搭配「超商免運」、「3盒89折」、「新會員折100」等強烈的行動呼籲(CTA),有效推動觀眾從「觀看」到「購買」。這種高效導流的手法,正是創益的典型展現。

好的行銷不是吸引眼球,而是刺激行動。

二、創異(建立差異,競爭期)
創異強調產品與競爭對手之間的獨特差異。影片透過節目敘事與業配台詞,凸顯阿聰師的品牌特色。例如以「台灣芋頭之父」作為文化標籤,瞬間提升品牌定位;再透過「創立於1960年」、「堅持手工製作」、「選用大甲芋頭」等訊息,清楚區隔於工業化大量生產的競品,建立專屬的價值優勢。

阿聰師芋頭酥評審宣布敗部復活賽即將開始,參賽者整裝待發,觀眾席爆出熱烈歡呼。

差異化,不只是產品的不同,更是品牌能否站上舞台的關鍵。

三、創議(互動體驗,衰退期)
創議著重於透過場景與體驗行銷,增加消費者互動。在節目中,「敗部復活」環節結合了阿聰師芋頭酥,讓參賽者必須在緊張氛圍下品嚐並朗讀業配稿,形成強烈的情感連結。參賽者即時的感官反饋,如「入口即化」、「好吃」,使觀眾間接感受產品美味。此外,品牌代表參與評審過程,提升互動性與記憶度,成功將產品融入比賽情境。

四、創藝(文化連結)
創藝的核心是將品牌與文化或藝術結合,提升品牌精神價值。影片不僅將芋頭酥視為食品,更賦予「家鄉記憶」、「傳遞節日心意」等文化意涵,讓產品成為文化載體。同時,透過考驗參賽者中文表達的橋段,將語言藝術與品牌連結,使品牌形象更具精緻與文化深度。

五、創意(形成品牌記憶)
創意強調讓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,進而鞏固品牌價值。節目安排外國選手用不流利的中文朗讀業配稿,這種真誠又荒謬的反差,創造強烈的娛樂效果與回憶點。觀眾在體驗緊張、興奮等情緒時,也同時記住了阿聰師芋頭酥,最終形成「阿聰師芋頭酥=文化趣味挑戰=台灣人情味」的品牌記憶,難以取代。

中文怪物參賽者朗讀的「芋頭酥置入文字稿」如每一口都是濃濃芋香

記憶點是品牌最強的護城河。

業配劇情化:從酷的夢×阿聰師看YouTube內容行銷5大策略

一、將業配轉化為劇情高潮(創益與創議)
傳統業配容易流於干擾,但若將產品設計成劇情轉折的關鍵道具,就能成為故事高潮。阿聰師芋頭酥在「敗部復活」情境中,與參賽者情感起伏綁定,提升了觀眾對品牌的情感錨定與關注度。

酷(ku's)業配的商品並享有獨家優惠

二、用「設計」取代「運氣」創造黏著度(創異與創意)
節目的高黏著度並非偶然,而是精心設計的「鉤子」所致。透過淘汰制、隊長制與跨文化衝擊,節目營造戲劇張力,吸引觀眾持續追看。行銷人員可借鏡此模式,打造具 IP 潛力的內容活動,提高留存率與追蹤度。

三、利用文化衝突擴大受眾圈(創藝)
透過外國人視角演繹台灣美食,產品不再僅是零食,而是承載文化交流與語言學習的象徵。這種文化碰撞不僅拓展了受眾,也引發社群討論熱點,帶來低成本的二次傳播。

四、將產品提升為文化工藝品(創藝與創異)
影片強調「台灣芋頭之父」、「手工製作」與「家鄉記憶」,成功將芋頭酥提升至工藝品或伴手禮層級,跳脫價格戰,爭取溢價空間,建立高階品牌定位。

五、信任來自真誠與專業(創意與創議)
「酷的夢」頻道以專業製作聞名,這種嚴謹形象也轉移到品牌身上,使觀眾認為阿聰師具備高品質保證。KOL 的專業度與真誠性,遠比單純的粉絲量更能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。

置入性行銷的力量,不在於硬性曝光,而在於悄悄植入文化與情感。

阿聰師芋頭酥的成功,正是透過五大「創意策略」與YouTube內容行銷的精準結合。它不僅實現了導入期的收益轉換,也在競爭期中創造獨特定位,更在品牌成熟後,以文化、體驗和創意塑造出深刻的品牌資產。這樣的案例顯示,行銷並非單純的曝光或促銷,而是設計一套完整的文化敘事與互動體驗,讓產品真正「活」在觀眾的心中並在社群中持續發酵與流傳。


行銷策略與置入性行銷常見問題
●Q: 什麼是置入性行銷?它與傳統廣告有什麼不同?
A: 置入性行銷是將品牌自然融入節目內容中,讓產品成為故事的一部分,而非傳統廣告時段的硬性推銷。核心差異在於「潛移默化影響」取代「打斷式曝光」。
●Q: 置入性行銷的五大創意策略是什麼?
A: 包括創益(導入期帶來收益)、創異(建立差異化)、創議(互動體驗)、創藝(文化連結)、創意(品牌記憶),涵蓋產品完整生命週期的行銷目標。
●Q: YouTube內容行銷如何讓業配更有效?
A: 關鍵是「劇情化」而非「廣告化」。將產品設計為劇情高潮、利用文化衝突擴大受眾、結合KOL專業形象,讓觀眾在情感共鳴中自然記住品牌。